•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現代化發展以及數字化變革的背景下,傳統非遺原有生存環境逐漸消失,急需借助現代科技、傳媒、創意等手段,為其注入新的養分。在數字時代背景下,讓非遺插上信息化翅膀進入學校,再次煥發青春活力,使承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非遺實現代際傳承成為可能。在全國眾多非遺進校園開展得較好的學校里,已經嘗試采用信息化手段來提高非遺傳播傳承的效率,但在推進過程中,仍面臨諸多問題,需要全社會關注和支持。

      借助數字手段接觸非遺成潮流

      上海師范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中心曾采用訪談、問卷和現場考察等方法,對上海10個區的15所學校1500余名中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回答“你以哪種方式參加非遺活動?”這一問題時,選擇“參觀場館或者展覽”的占59.22%,選擇“參加體驗活動”的占53.42%,選擇“看電影或者電視”的占47.42%,而選擇“閱讀書報”和“邊學邊玩”的分別占38.13%、33.17%。這說明學生更多的是喜歡以互動體驗式的方式參與非遺活動,這與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十分吻合。而互動體驗是數字技術的長項,且能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讓更多人參與其中。00后學生是互聯網原住民,數字化對他們而言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他們對網絡、數字技術有天然的親切感。

      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專業2014級學生田芳洲曾做過《剪紙在當代大學生中普及度調查分析》,其中有一個數據很能說明當代大學生是如何獲取非遺信息的。該問卷通過網絡發布,對全國范圍內部分大學生進行線上調查,數據顯示,選擇“網絡媒體”的占51.89%。可見,超過一半的大學生通過網絡獲取非遺信息。網絡媒體是大學生獲取非遺信息的重要渠道,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手機客戶端的黏性加大,這種獲取信息的習慣比例,或者說學生借助手機了解非遺的比例越來越高。

      “非遺進校園”效果提升的數字化路徑

      資料累積數字化。非遺是“活”的文化載體,由于原本非遺產生延續的環境消失,一些缺乏生存環境、傳承人“手”“腦”“口”中的非遺正悄然消失。同時,非遺傳承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傳承,講究的是師徒間的口傳、手授、意會,甚至是一種親情關系的延伸;還崇尚小集體作坊制,注重相聚一堂共同參與的氛圍。因而非遺傳承是有溫度的,有情感交流的。隨著環境的巨變,社會的發展,很多非遺傳承的原有環境都在逐漸消失。因此,將非遺資料數字化,由此形成數據庫,是搶救、保護非遺并最終實現傳承的一種重要方式。

      在上海師范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中心有一份《上海非遺傳習地圖》,該地圖較全面地展示了上海在非遺進校園方面所取得的成績。通過地圖,使用者可以了解到某一非遺項目在上海的傳承情況、受歡迎程度及普及度,進而為非遺學習、傳承和研究提供重要參考,在全社會營造非遺傳承的良好氛圍,積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非遺生命力指數。這都是非遺資料累積數字化的一種方式。

      傳播手段數字化。非遺的傳承講究言傳身教,實行師徒制和作坊制,限制了非遺傳承的受眾面,不利于非遺的推普和傳承。為非遺制作微課,將非遺的口傳身授以微課的形式通過網絡展示給受眾,大大解決了以往非遺傳承中的場地和傳承人問題。這種數字化傳播手段讓青少年接觸非遺有了更便捷的方式。但也有專家指出,并非所有非遺都適用于數字化手段傳播,以微課的形式網絡傳播只適合簡單的、流程明確的、可目視的非遺傳承。

      呈現形式數字化。由于學生的認識習慣,數字化手段所呈現的非遺文化正在現代化校園中不斷豐富、有效拓展。上海市嘉定封浜高級中學作為上海市非遺進校園優秀傳習基地之一,校內有一個非遺博物館,館內不乏以數字化形式呈現的范例。學校將館內設計成一個個微型空間,以嘉定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從“衣、食、住、行、樂”等多維度、多視角了解了嘉定的非遺,也感受古代嘉定人民的勞動智慧。學生們都很喜歡學校的非遺博物館,通過參觀和體驗,這是一般的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

      非遺的數字化傳播和傳承也需改進

      借助數字手段傳播傳承非遺已成非遺教育的一種趨勢,也是“非遺進校園”工作的推進方向,但仍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第一,還需提高整個社會對非遺的認知度,非遺不僅要走進校園,更要以一種民眾樂于接受、易于研習的方式走進社區,對相應成果須加大投入,不斷升級換代。唯此,社會認同度會大幅提升。第二,信息化手段能擴大非遺傳播的廣度和速度,但要真正實現非遺傳承的深度和效度,尤其是面對那些精細化、復雜化程度較高的非遺,信息化手段尚顯乏力。第三,非遺的傳播和傳承要符合當代學生學習規律和心智成長規律,使之成為伴隨學生一生的愛好和興趣。要對非遺項目進行有計劃的、持之以恒的品牌建設,對接文創項目,拓展傳播渠道,倡導實用,影響生活。

      數字化讓非遺進入校園,但仍然面臨許多挑戰,時而也會陷入困境,非遺保護國際公約以及我國非遺立法中所倡導的非遺教育任重道遠。信息化只是手段,它更多的作用只是體現在非遺的本真展示,光靠信息化手段還不能完全達到非遺傳承的目的。更何況,“匠心精神”的傳遞也不能完全數字化。因此,傳承民族之“根”、鑄造國家之“魂”,還有待于教育工作者擔當起非遺教育這一偉大而緊迫的使命。

      作者:陸建非(上海師范大學非遺研究中心主任);劉蕾(該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平安產險福清中心支公司:“愛和責任”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人与禽交videos,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天天澡夜夜澡人人澡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人是男人未来1分50秒| 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哺乳期xxxx| 国产帅男男gay网站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影音先锋成人资源| 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 中国人xxxxx69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高潮| 三大高傲校花被调教成好文 | 欧美精品hdvideosex|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你懂的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伦理视频| 国产精品理论片| 九九全国免费视频| 91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一级中文字幕| 国产农村乱子伦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本乱子伦xxxx|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视频| 五月婷婷丁香久久|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成人免费福利电影| 人人妻久久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97在线观看视频| 最新夫妇交换乱的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波多野结衣三人蕾丝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