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量上做“加法”,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要,自我加壓,不斷增加內河治理的條數。在財力上舍得投入,人力物力上全力保障,18個部門聯手推進,2萬多名工人同時作業,積極引進治水先進設備,確保治水目標順利完成。
從浦上大道到灣邊水閘,一條長4.3公里的水道蜿蜒而出,15米至80米寬的開闊河道,沿途與洪灣河金山公園段、浦上河、臺嶼河及烏龍江“牽手”,串起連綿水景。
這條已成為福州治水名片的流花溪,在2年多前,還只是條與周邊水系隔絕、淤塞狹窄又封閉的“垃圾河”,與之相接的浦上河、臺嶼河,也在生態環境部及住建部督查的44條黑臭水體之列。
變化,從治水戰役開始。在對城區水系現場踏勘、系統分析的基礎上,福州總結以往經驗教訓,找準癥結所在,按系統治理先宏觀后微觀,項目謀劃先微分后積分,先整體后片區再具體河道的原則,把治水戰線拉長、目光放遠,將治理范圍從總長64.96公里的44條黑臭水體,擴展至總長約244公里的107條主干河道。
“白馬河、晉安河、磨洋河、光明港、新店片區、南臺島等六大水系,各有特點,加上生態補水不均勻、斷頭河等‘病癥’,如果單一施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問題容易反復。”市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朱宸熠說,打通水道、全域治理才是根本。
歷經2個月的精心摸排,福州梳理出107條內河的800多個具體問題。“躲藏”在小巷、城中村內的支流,是摸排過程的新發現,不僅影響周邊村居的居住環境,更是影響主河道水質的重要因素。按全域治水理念,福州的治水“版圖”又新添49條支流。至此,城區156條主河支河,按“一河一策”全面施治。
治水條數、總長的簡單“加法”,卻讓治水的難度成倍增加。但是,福州治水人的初心不改,就是要堅決打贏治水的攻堅戰,護好清流、潤澤民生。
為了做好這道“加法”題,福州不斷增加治水財政投入,人機物料更是全面壓上。最高峰時,曾同時調動建設、城管、園林等18個部門“并聯”協同攻堅,配以“兵團式”拆遷術、“卷地毯”施工法,確保各工序無縫對接。依托施工企業及本地國企,統籌調度人員、機械、物料,水陸同步、地上地下立體交叉施工,400多個工作面同時開工,2萬多名工人壓到一線,高效推進工程建設。
在一線戰場,治水新技術正形成良好的疊加效應。為確保沿河截污系統發揮效用,建設前后,都有管道機器人全程“監督”;為不破壞沿岸生態,在水上架設鋼棧橋,作為運輸材料及清淤清障的新路;為不影響居民生活出行,通過大口徑頂管方式,讓新截污系統安穩“住”下……
依托“土洋結合”力量,來自德國、丹麥、韓國的專家和福州治水團隊強強聯合,為河道量身定制方案,讓全國第一座一體化泵閘系統在茶亭河順利投用,還有更多智能化截流井設備,也在鼓臺片區、金山片區等水系發揮作用。
得益于治理數量及投入的“加法”,在福州,不僅有流花溪與浦上河、臺嶼河的貫通,更有三捷河與達道河20年后再“牽手”、躍進河10年斷點打通,紅星河、光明港、光明港二支河三水相連……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水系治理工作總體滿意率超90% 環境明顯改善2019-02-28
- 福州城區水系治理實現全域系統治理2018-04-19
- 福州城區水系治理各項永久性及景觀提升工程全力推進2018-04-15
- 福州水系治理注重防塵護綠隔油 市民點贊2017-05-0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轉需!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暫停,機票這樣退!2019-08-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