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就“獨門絕技” 邁向進階之路
——三個維度折射福州專精特新企業加快高質量發展
中小企業是經濟運行的“毛細血管”,也是激活市場的“一池春水”。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支持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發展,讓更多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這是“專精特新”連續4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專精特新為何如此重要?專精特新企業的立身之本是什么?如何實現創新突圍?從福州相關企業的鮮活實踐中,可以找到答案。
林志強展示該公司生產的智能交通鏡頭。記者 林雙偉 攝
福州速度:
技術創新造就“快且強”
聲、光、電,食、住、行,在看得見和看不見的角落,廣大“福州制造”正在通過打破一個個“速度”的邊界,重塑著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福建省南鋁結構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羅源縣的生產基地,鋁合金模板自動化生產線正高效運轉。這條與眾不同的生產線實現了從鋁制模板的機械臂夾取到半成品鋁制的自動化生產,整個過程僅需75秒,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與此同時,原先需要60名工人現場作業的場景,如今已被縮減至僅需6名工人,顯著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
數字賦能讓企業駛入發展“快車道”。“比如全自動角度鋸床的引入,將鋁模板樓梯狗牙底板由原來的純手工劃線、開孔、手工推臺鋸下料優化成全流程參數設定,一次性下料成型,由3人作業優化至1人作業完成,同時生產效率同比提升10倍以上。”南鋁結構公司總經理孫杰浴介紹。
值得一提的還有,一塊鋁制模板的生產加工要經過上料、鋸、沖、銑、焊接、整形等工序,需要在標準模板和異形模板間快速切換生產線。“這條自動化生產線集成了鋁模板生產全過程工序,并且不同規格產品能實現一鍵切換生產,具備24小時不間斷生產能力,可實現黑燈或無人的情況下穩定生產。”孫杰浴說。
無獨有偶,福建輝陽電纜科技有限公司也嘗到了由提速帶來質變的甜頭。
在電線電纜這一傳統制造業領域,穩定性是行業的核心挑戰。作為一家專注于電線電纜市場二十余年的企業,福建輝陽電纜科技有限公司持續的技術創新成功實現了生產線的提速,使得其電線能夠在1000℃的高溫火災環境下保持長達3小時以上的穩定輸電。
“速度是我們的加分項。”輝陽電纜總工程師廖昌昌說,公司成功將直徑1厘米的電線的擠出速度提升了兩三倍,達到每分鐘200米,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此外,在導體拉制退火工序中,公司也實現了生產效率的顯著提升,日處理能力從原先的30噸標準銅提升至55噸,同時單位綜合能耗下降了40%,實現了速度與效率的雙提升。
福特科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人員在實驗室內探討技術問題。記者 林雙偉 攝
福州精度:
毫厘間蘊藏大乾坤
精度,亦是時代的刻度。在技術創新這一“利器”下,福州企業一次次嘗試中不斷突破極限,“錙銖”必較、分毫必爭,打造出一個個“福州精度”。
走進位于閩侯的福建福特科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展覽大廳,精密光學元件、智能交通鏡頭、紅外鏡頭等百余件科技創新產品有序排列。
“別看這塊玻璃直徑僅約15厘米,但上面分布著20余塊光柵,價值上萬元。我們的顯微物鏡則擁有納米級精度,分辨率高達200納米,相當于頭發絲的三百分之一。”福特科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副總經理林志強說,公司產品服務于全球眾多的先進裝備制造、光學儀器、安防監控、生物醫療等行業客戶。華為、??低暋⒋笕A股份等國內知名企業,以及丹納赫、安捷倫等國外生物醫療細分領域頭部企業,都是福特科光電穩定的合作伙伴。
“支撐市場優勢的是持續的技術迭代。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競爭力,占領細分市場主導地位,是福特科光電不斷實現超越發展的秘訣所在。”林志強說,最近三年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超1.2億元,已累計獲得授權專利近200項,申請中的專利約250項。目前,福特科月產鏡片最高800萬片,月產鏡頭最高100萬個,擁有授權專利近200項,全國每10個智能交通鏡頭中,就有6個由該企業制造。
在方寸之間謀廣闊天地,一個個專精特新企業憑硬核實力脫穎而出。在上個月舉辦的“福興聚光·創啟四鏈”福建省縣域重點產業鏈“四鏈”融合(福州光電產業專場)對接活動現場,海創光電自主研發的1.5微米光纖激光雷達光源模組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據悉,這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小、功耗比最佳的第一款大規模量產車規級產品。
“激光雷達作為一種環境感知傳感器,就像是無人駕駛汽車的‘眼睛’。”海創光電有關負責人表示,企業采用降額和冗余設計實現了激光雷達光源模組符合車規級要求的高可靠性;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化光器件和繞纖工藝技術,滿足了激光雷達光源模組的小尺寸、低功耗的要求;采用獨有的設計方案,充分利用了國有產業鏈的優勢,解決了激光雷達光源模組在激光雷達整體成本占比較高的難題,是第一款大規模量產車規級產品,廣泛應用于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車路協同、機器人、測繪、高精度地圖、智慧交通等領域。
福州溫度:
“小巨人”迸發大能量
數字技術不斷發展,能否讓人們從繁瑣重復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靠海吃海,能否既把海產吃深吃透,又保障食品安全和糧食安全?對這些民之所需,“福州制造”在致力于攻關的同時折射出科技“溫度”。在廣大專精特新企業,當科技與民生碰撞出火花時,一場關于提升幸福指數的革新就此開啟。
“笨小寶”在車站機場為客人帶路,“笨小衛”按時清掃路面,“笨小邏”在園區巡邏……福建漢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笨笨家族”系列機器人,每天忙碌在多種多樣的應用場景中,正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小助手。
成立于2019年的漢特云,已發展成為一家擁有域控制器、軟件操作系統、智能網聯云控平臺三大核心技術以及三類底盤平臺技術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成功研發3款自主移動底座以及20余款智能機器人產品,其產品聚焦社區、樓宇、機場等公共服務場景,不僅在國內市場廣受歡迎,還遠銷5個國家的20多個城市。
“未來,漢特云將立足于自身研發和制造優勢,持續深化具身智能技術攻關,加速推進多元化應用場景落地及全球化市場布局,精準賦能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漢特云有關負責人介紹。
而對位于連江縣的福州日興水產食品公司而言,其科技的“溫度”來自不斷深耕鮑魚養殖加工全產業鏈,豐富人們的餐桌。
據介紹,日興水產通過發展成為“養殖+加工+研發+銷售”全產業鏈的農業產業龍頭企業,不斷提高鮑魚加工的綜合利用與附加值,其鮑魚產品涵蓋冷凍粗加工、罐頭深加工、小分子肽等海洋生物制品,獲得國家授權專利53項。
“對于我們企業來說,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日興水產董事長江銘福說,為此,日興水產從養殖基地源頭著手,通過全球可持續發展水產品養殖與加工國際雙認證、有機養殖與有機加工雙認證、無公害認證,為食品安全提供了可溯源的原料和產品保障。
創新為“槳”好遠航。在榕城大地,一批又一批逐“新”攀“高”的企業,練就“獨門絕技”,持續釋放澎湃動能,好比涓涓細流匯聚成江河,讓高質量發展的大船行得更穩更遠。(記者 顏瀾萍)
責任編輯:趙睿
- 迎接國際博物館日 福州市博物館將舉辦系列活動2025-05-16
- 榕臺興農 欣欣向“融”2025-05-16
- 福州積極探索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新路2025-05-16
- 福州風電裝備產業鏈、綠色食品產業鏈多點開花2025-05-16
- 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僑商回歸系列活動海交會期間舉行2025-05-16
- 福州市深入貫徹落實“大僑務”觀念,不斷推動新時代僑務工作高質量發展2025-05-16
- 本周末的福州,有大事!2025-05-16
- 學科融合 AI賦能 福州這場教學年會超有“料”2025-05-15
- 福州持續擦亮“萬商云集有福之州”金字招牌2025-05-15
- 天氣漸熱 當心蛇出沒2025-05-1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本周末的福州,有大事!2025-05-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