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霞棚屋區舊貌
2001年,棚屋區變新城。
“25年前的今天,下午1點多,一天中最熱的時候,我正在幫別人宰殺鴨子,省長來到我家。蒸籠一樣的木板房里,他詳細詢問了我們一家人的生活情況,待了足足半小時……”7月2日,在福州棚屋區改造座談會現場,蒼霞棚屋區改造親歷者唐慶旺動情地回憶道。
讓老人至今難忘的場景,后來成為改變蒼霞社區的重要開始。從此,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改造啟動。僅用400天,蒼霞社區3441戶近萬人全部住上新房,創造了福州規模最大、涉遷群眾最多、征遷安置速度最快的歷史。
從2000年到2025年,蒼霞棚屋區蝶變,也見證了福州城區舊貌換新顏。25年間,以“一切為了人民”作為城市建設的根本出發點,福州一任接著一任干,從濱江城市到濱海城市、從“綠化福州”到“千園之城”、從“住有所居”到“全齡友好”,逐步將理想藍圖化為美好現實。
一諾千金
“請給群眾捎個話,政府會把好事辦好。”2000年7月2日,在蒼霞棚屋區座談會上,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一諾千金,蒼霞棚屋區改造工程啟動。
20世紀90年代初的福州,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供水、道路、綠化等指標低于全國城市平均水平。蒼霞是當時福州一個典型的棚屋區,住房大多由便宜的杉木板拼接而成,且年久失修、舊板橫斜,下雨就漏,見風就響,遇火就燃。
那時候,唐慶旺的家在正義路27號。一幢130多平方米的兩層木屋里,住了7戶27口人。唐慶旺一家三口擠在其中一間不足9平方米的房間里,吃喝拉撒睡全在逼仄黑暗的屋子里。
“我們愿望不高,我們這一代就算了,下一代不能再這樣住下去了。”彼時,唐慶旺的愿望樸素而簡單,吐露了棚屋區居民的心聲。
住在棚屋區,大家最擔心的就是水和火。連片的木屋,火一燒就是一大片;閩江一發大水,洪水倒灌就遭殃。1993年調查摸底顯示,福州尚有木棚屋440萬平方米。這樣的福州,被稱為“紙褙福州城”。而其中,蒼霞棚屋區面積最大,也最讓人揪心。
在習近平同志調研后第8天,7月10日,蒼霞棚屋區改造正式啟動。27天完成搬遷。僅半年,第一批拆遷戶就搬入新居。僅400天,3441戶全部回遷。
一句承諾,讓老百姓盼了幾十年的好日子一下子就實現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謝黨和政府,這是我們的福氣。”而今,唐慶旺老人還住在蒼霞新城。
繼蒼霞之后,上渡、菖蒲、幫洲、義洲、下藤、洋洽……一個個棚屋區被成功改造。2000年以來,福州城區累計實施連片舊屋區改造項目835個,惠及群眾41萬戶逾120萬人,實現了從“憂居”到“安居”的轉變,告別了“紙褙福州城”的歷史。
蒼霞棚屋區
蒼霞新城全貌(本文配圖均由福州市住建局提供)
萬家燈火
住房改善點亮萬家燈火。
2日一早,蒼霞新城嘉和苑鄰里活動中心異常熱鬧,義診團隊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衛生院醫生一周來一次,我買完菜就趕過來排隊了。”孫鳳英是2013年住進蒼霞社區的老住戶,聊起小區贊不絕口,“環境衛生很好,交通很方便,物業費1平方米才0.38元,針對老人的活動又很多……”
交談間,記者被身后歡聲笑語吸引,轉頭看去,只見兩張大茶桌前圍坐著街坊鄰居。大家把剛買的菜往桌上一擱,正在閑聊。
“居民需要什么,社區就提供什么。”蒼霞新城社區黨委書記王露露介紹,2021年,蒼霞新城開始新一輪全方位改造提升,整治了立面景觀,改善了小區環境,還將架空層改造為黨群服務中心、鄰里活動中心、幸福便民驛站、“夢想空間”讀書吧等,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居民的需求。
從“安居”邁向“宜居”,蒼霞新城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獲評2023年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社區內生活舒心,社區外交通發達。曾經逼仄的街道、凹凸不平的路面,變為如今連接地上地下、左右遠近的立體通道。2000年至今,福州城市道路總里程從907公里增至3493公里,軌道交通實現從0到5條線路近140公里的跨越。目前,福州城區路網密度達8.31公里/平方公里,居全國主要城市前列;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居全省第一。
“城市更新的本質是生活更新。老百姓生活得到很大提升,就說明城市改造得好。”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學院原院長、教授陳秉釗表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煥新的福州,正是新時代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動實踐。
滿城詩畫
三捷河貫穿蒼霞社區,一頭連著上下杭三通橋,一頭流入閩江。行走在蒼霞新城,你會發現,相連的5個小區均不設圍墻,沿街店鋪飄來的陣陣香氣,那是魚丸、肉燕、花生湯、鍋邊、撈化、馬蹄糕……足以勾起老福州的味覺記憶。
“蒼霞新城延續老福州的煙火氣,成為上下杭街區一個很好的配套。”蒼霞新城建設者之一、福建理工大學教授嚴龍華說,當時設計改造的理念便是將歷史文脈融入社區居民生活,讓社區的歷史記憶可感可知。
福州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文脈綿長、積淀深厚,歷史文化遺存多。在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過程中,福州堅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維護好文化遺產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文化延續性。
不只上下杭,三坊七巷、煙臺山的新生,均成為歷史與當下共存的生活現場。來福州,到三坊七巷走一走,在名人故里聽一場閩劇,領略多元獨特的閩都風情;到上下杭逛一逛,在會館里喝一盞茶,感受海納百川的閩商文化……
文化,讓福州市井生活更有溫度和厚度。通過深挖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福州實現了文化保護、民生改善和城市發展的多贏局面。
在煙臺山歷史風貌區改造提升過程中,福州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當成一項民生工程,統籌文物保護修復、街巷整治修復、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配套服務等一體規劃更新,引入青年主理人制度,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商業街區治理新模式。2021年開街以來,煙臺山累計接待游客超3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0億元。
今天的福州,濱江臨海、山水相融、詩畫滿城、宜居宜業、全齡友好,是全國唯一、全球5個之一被授予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的城市。
“福州新入駐企業總部數量不斷攀升的背后,是城市的力量。所以,城市更新的重點在于如何提升城市的經濟活力和競爭力。”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原院長如此評價福州城市更新成果。
讓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當下,福州正繼續探索一條體現時代特征、更具生命力的城市建設發展道路。(記者 陳歡歡)
責任編輯:趙睿
- 趙龍赴福州新區平潭綜合實驗區調研并主持召開聯席會議2025-07-04
- 巨星隕落!陳征在福州逝世,享年98歲2025-07-04
- “清源潤閩地,青馬繪江韻”2025年暑期“河小禹”社會實踐專項行動2025-07-03
- 已啟動!事關福州高新區特殊兒童少年入學2025-07-03
- 家長注意!福州高新區小學入學、小升初政策發布2025-07-03
- 市區初中招生計劃公布 多所民辦初中招生有變化2025-07-03
- 從臺灣帶來一場美好的茶事2025-07-03
- 已啟動!事關福州高新區特殊兒童少年入學2025-07-03
- 福州今年已有12件民生實事項目提前半年完成2025-07-03
- 福州最長水上漂浮棧道5日亮相 位于閩清漂浮公園2025-07-0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鼓樓:迎“七一”頌黨恩 堅定跟黨走2025-07-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