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翁華鴻 通訊員 張謝池)昨日,廈門市婦聯副主席王衛花接聽市12345政務熱線,圍繞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與市民進行交流,回應關切、答疑解惑。
所謂兒童友好城市,是指在城市規劃和公共服務中充分考慮兒童的需求,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擁有安全、快樂、有趣的成長空間。從社區里的滑梯沙坑,到彩色斑馬線、童趣圖書角、兒童候診區,都是“兒童友好”的體現。
作為全國第二批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城市之一,廈門堅持“以兒童為中心”的理念,在上層設計上注重“本地化+創新性”,率先全省推出兒童友好城市VI視覺形象系統、主題曲、小程序等一系列“接地氣”的配套內容。
在廈門,兒童友好不僅是概念,更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去年,廈門就已率先完成首批20個兒童友好示范社區,覆蓋城市核心區、城中村等多種類型。比如,濱中社區打造全省首個社區級安全文化園區,設有兒童專屬體驗區和彩色斑馬線;漸美村結合龍舟文化,推動親子參與民俗活動,增強兒童歸屬感與文化認同。
根據《福建省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指導意見》,到2025年,全省30%以上社區將建設兒童友好社區。廈門也將建設步伐全面提速:今年廈門加快推進第二批兒童友好社區建設工作,計劃在全市185個社區推廣兒童友好理念,其中25個將作為重點示范社區,并重點打造思明區廈港街道、湖里區禾山街道兩個兒童友好街區。
兒童參與,是廈門推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今年6月1日,市婦聯首次聘請兒童觀察員“上崗”,孩子們從自身視角出發,提出許多有趣又實用的建議,如設置彩虹發光斑馬線、滑梯遮陽棚、醫院兒童候診區等。許多建議已經被實際采納,真正做到“童聲有回應”。
特殊兒童的成長同樣受到重視。廈門通過未保工作站,聯動民政、婦聯、慈善組織等設立愛心基金,提供心理輔導、臨時照料等服務,構建多層次幫扶機制,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是跨部門、跨領域系統工程。廈門建立由發改、教育、婦聯等多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兒童工作納入城市發展整體布局。同時,市婦兒工委辦聯合社會組織、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共建兒童友好服務,現已逐步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兒童有聲”的良好氛圍。
如今,廈門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正從“設施建設”邁向“治理優化”的更深層次。市婦聯等單位持續打造多維兒童友好空間、外圖書城打造“閱讀空間”、海上世界打造“成長空間”、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打造“生態空間”;市教育局確定151所兒童友好學校,市衛健委打造兒童友好醫院,市市政園林局推進143個公園適兒化改造……一個全齡覆蓋、全域滲透的兒童友好生態已初具雛形。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工運紅”遇見“海峽藍”:“情系兩岸,紅旅筑魂”實踐隊赴廈門開展“紅色地標+兩岸共情”雙線三下鄉行動2025-07-01
- 廈門獲評第二批“全國禁毒示范城市”2025-07-01
- 廈門取用水領域也有了信用等級2025-07-01
- 廈門開啟“燒烤模式”明天或迎今年首個高溫日2025-06-30
- 廈門發布鄉村產業發展空間指引規劃2025-06-30
- 第五屆中國(廈門)國際跨境電商展開幕2025-06-28
- 廈門質檢院獲ITS認可實驗室資質2025-06-27
- 廈門:“雙盲”評標賦能“陽光”交易2025-06-27
- 廈門:年底全市養老機構負責人培訓率將達100%2025-06-26
- 廈門:將發兌換券優惠券鼓勵居民低碳行為2025-06-26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金大橋(廈門段)環島路隧道正式進入盾構掘進2025-07-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