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植入“抗病程序”,小麥“癌癥”攻克了

      江蘇農科人員解決世界性難題,抗赤霉病新品小麥今秋將在長江中下游推廣

      眼下,江蘇麥收進度過半,豐收可期。

      談起小麥,農民最擔心被稱為小麥“癌癥”的赤霉病。這種病不僅會導致小麥大幅減產甚至絕收,產生的毒素還會影響人畜健康,是“優糧”變“等外糧”元兇之一。

      令人高興的是,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小麥育種專家高德榮帶領科研團隊持續攻關,成功選育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雙抗”優質高產新品種“揚麥33”,綜合表現突出,已經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今年秋播期間將在長江中下游赤霉病重發地區推廣,有望成為新一代主導品種。

      利用分子育種技術攻克世界性難題

      “在我國小麥種植區,普遍采用化學方法來防治赤霉病,有時多次噴灑農藥仍達不到預期效果,還增加成本,影響生態環境。”高德榮說,20世紀90年代,研究所的科研團隊育成一批中抗赤霉病的小麥品種,其中“揚麥158”是當時抗性最好的品種,在長江中下游麥區年推廣面積達2000萬畝以上,有效緩解了赤霉病的發生。

      然而,隨著氣候變化、小麥播期推遲等影響,赤霉病日益頻發,中抗赤霉病品種已不能滿足生產需求,急需選育出高抗小麥新品種。此前未見有高抗赤霉病品種大面積推廣,高德榮帶領團隊下決心啃下這塊“硬骨頭”。

      科研人員在研究了小麥品種(系)和各類種質資源的赤霉病抗病基因組成后發現,“揚麥”品種對赤霉病表現出較好的抗性,但多數并不攜帶世界范圍內廣泛使用的抗性基因Fhb1。“我們采用品種間雜交的方法,將Fhb1基因導入‘揚麥’遺傳背景,聚合現有品種抗病基因,協同提高抗病性和豐產性。通過多組合、大群體選擇,終于育成抗赤霉病品種‘揚麥33’。”

      2021年5月下旬,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專家組對“揚麥33”示范田進行評鑒,專家組經過充分研討,認為不進行赤霉病化學防治的“揚麥33”示范田和防治一次的對照田,赤霉病發生程度差異并不顯著,均明顯低于中抗品種防治兩次的發生程度;“揚麥33”赤霉病抗性突出,同時兼抗白粉病等,綜合性狀優良,實現了抗赤霉病與高產協同遺傳改良的重大突破,有望成為我國新一代主導品種。

      “‘揚麥33’達到了目前全球赤霉病抗性最高等級,今年秋播預計推廣面積達到40萬畝,明年有望突破150萬畝。”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李愛宏表示,自2012年以來,“揚麥系列”品種推廣面積達1.2億畝,新品種比對照品種平均每畝增產25公斤,總計增產糧食超過30億公斤。

      新品種植入“抗病程序”抗性好產量高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攻克小麥“癌癥”,在“芯片”里植入“抗病程序”是一良方。

      高德榮介紹,“揚麥33”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實現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與來源于“揚麥”本身的抗赤霉病位點相結合,從而完成“抗病程序”的植入。

      2021年,在江蘇省高郵市開展的大面積示范種植結果顯示,“揚麥33”未防治赤霉病的病穗率1.99%,平均嚴重度0.82,病情指數0.52;中抗對照品種“揚麥20”未防治赤霉病的病穗率13.18%,平均嚴重度1.91,病情指數8.7。“今年大田生產同樣表明‘揚麥33’即使不采取防治措施,其發病程度也輕于中抗品種防治兩次的發病程度。”高德榮說。

      “揚麥33”攻克了抗赤霉病難高產問題,“身體”好產量也高。理論測產結果顯示,“揚麥33”示范田畝有效穗28.3萬,每穗粒數50.2粒,預估千粒重42克,理論產量達596.7公斤每畝。高德榮介紹,此前不少抗赤霉病材料雖然抗性達到要求,但農藝性狀不理想,不利于育種利用,也無法在生產上推廣,比如莖稈過高易倒伏、生育期過晚導致遲收等。

      “我們歷時十多年,反復開展田間試驗,終于使‘揚麥33’在保證優良農藝性狀的前提下,實現了赤霉病抗性與產量協同提高。”高德榮告訴記者,“揚麥33”在國家小麥良種聯合攻關兩年度大區試驗中平均比對照增產5.18%,在2019-2020年度生產試驗中平均較對照增產5.74%,居參試品種第1位,增產點率100%,實現了抗赤霉病同時又能獲得高產的重大突破。

      此外,受訪專家介紹,“揚麥33”籽粒硒含量高于其他小麥品種,穩定性好,具有較高營養價值,適應人民群眾對健康食品的需求。

      由“經驗育種”向“精準育種”轉變

      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郭文善介紹,多年來,小麥赤霉病在長江中下游和黃淮小麥產區高發,年發病面積超過1億畝。高德榮告訴記者,“揚麥33”已在江蘇、安徽、湖北和浙江等地示范種植,目前田間抗病性和豐產性表現突出,今年秋播期間將在長江中下游赤霉病重發地區推廣。

      小麥育種由“經驗育種”向“精準育種”轉變。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洪程認為,“揚麥33”的育成為抗赤霉病改良做出了貢獻,鞏固了我國抗赤霉病育種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倪中福表示,“揚麥33”利用分子育種技術手段加強各類抗性基因聚合,大幅度提高育種效率和性狀改良精準性。

      受訪專家介紹,“揚麥33”主要實現了在保證優良農藝性狀的前提下將公認的抗赤霉病主效基因與來源于揚麥本身的抗赤霉病位點相結合,使赤霉病抗性與產量協同顯著提高。同時,“揚麥33”還利用分子育種技術導入了抗白粉病基因Pm21,實現高抗白粉病,可減藥增效,生態效益突出。

      在高德榮看來,當前我國糧食生產向現代化邁進過程中,一家一戶小生產對農藥、化肥等投入成本意識不強,更關注產量。但家庭農場、種植企業等不僅關心產量,更關注成本投入、生產風險,要求品種抗病抗逆性強、高產穩產和節本高效,更有利于良種普及。他認為,持續提高小麥抗病抗逆性,提高農民種糧效益,助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科研工作者應盡職責,他將踔厲奮發、繼續探索。(記者趙久龍、陳席元)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高新區開展專項檢查守護外賣食品安全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人与禽交videos,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天天澡夜夜澡人人澡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人人添人人妻人人爽夜欢视av| 五月天中文在线| groupsex娇小紧的5一8| 黄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在线人成| 真实的国产乱xxxx| 日韩美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干天天天天| 国产专区在线视频|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观看|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激情成人综合网|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zooslook欧美另类最新| 野外亲子乱子伦视频丶久草资源|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日韩毛片基地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啊灬啊灬啊灬喷出来了|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91麻豆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日韩在线你懂的| 国产白丝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2022国产精品视频| 男男暴菊gay无套网站|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毛片| 中国性猛交xxxxx免费看|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亚洲爱情岛论坛| 亚洲人配人种ji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