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發布《關于公布“2023 年度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典型案例”的通知》,中交一航局負責施工的涪江干流梯級渠化雙江航電樞紐工程船閘工程土建施工項目獲評智能建造(交通能源類)典型案例。
重慶雙江航電樞紐工程位于重慶市潼南區境內的涪江干流,是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第一批啟動的重點項目,以航運為主,兼顧發電、河道生態修復。雙江樞紐工程規模為Ⅱ等,船閘等級為Ⅳ級,通航船舶500噸級(最大通行1000噸級),電站裝機容量4.8萬千瓦,安置3臺貫流式機組,其多年平均年發電量為1.885億千瓦時。
項目建設過程中,為提升項目管理水平,項目團隊建立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智慧管理平臺,探索數字孿生環境下數字化、智慧化管理模式和實現方式,加強施工全過程管控,提高施工期數字化應用水平。
GIS無人機攝影,助力工程規劃
在內河船閘領域,施工區域地形較為復雜、且土石方工作量很大。為此,項目團隊引入GIS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通過無人機對擬建項目核心區域10平方公里范圍內進行航測攝影,利用高性能航空攝影數據處理集群進行抽模,生成精度為5厘米的高精度三維傾斜攝影模型,為總平面布置、土石方工程、管理決策等提供了依據。
巧用BIM技術,破解施工難題
工程主體結構斷面形式復雜,包含輸水系統、生態魚道、金結系統等,涉及土建、機電、金結等多專業協同,面臨的技術管理難度大。針對以上問題,項目團隊利用BIM技術的可視化、模擬性及參數化性等優勢,解決樞紐結構形式復雜,多專業協同的施工難題。
邊坡監測技術,提升安全指數
工程地質復雜,含地質夾層,中、弱風化層,涉及邊坡范圍830米,船閘最大開挖深度20米,右岸側邊坡高度30米、最大坡比1:0.2,因此,施工期邊坡監測尤為重要。為有效解決施工期邊坡安全監測難度和風險較大問題,項目團隊引入AI邊坡監測技術。通過在擬監測邊坡區域安裝AI測量攝像機,可實現對邊坡數據的自動采集、分析及預警功能,提高現場施工安全管控,降低安全風險。
人工智能監測,強化風險管控
針對汛期、高溫、船閘作業面狹小且施工組織難度大等難點,項目團隊建立全方位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風險監控與管理手段,開展邊坡穩定數字化監測、全方位無死角視頻監控、群塔作業安全監測、大體積混凝土監測,水文、環境監測等,通過24小時不間斷監測,全面加強項目的風險管控,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了安全保障。(閆金龍)
責任編輯:趙睿
- 先行先試 打造智能建造“廈門模式”2023-11-15
- 福建:為“智能建造”營造良好創新發展環境2023-01-13
- 24城入選 住建部公布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名單2022-11-14
- 最新產業快訊 頻道推薦
-
長興島恒力石化206號泊位順利通過竣工驗收2024-04-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